“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5-10-12 00:00:00 浏览: 来源:
1998年,南京师范大学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培养大学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试验。1999年,北京、上海、无锡、常州、杭州加入了试验的行列。虽然,小学教育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如何适应当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适应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探索小学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课程结构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方式等问题已成为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建设,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十分紧迫的任务。
综合考察,我国目前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1、综合不分科2、按学科分科3、文理分科 。
我校教育系从2001年开始招收“初等教育”专业(专科),2012年开始招收“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下面我们将从专业建设概况、和未来建设方向与目标等方面,简要介绍教育系对该专业的建设情况、并探讨其今后的发展与努力方向。
一、专业建设概况:
(一)培养目标定位:
坚持为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方向,培养复合型的新型小学教师,能胜任小学多门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具有某项专长和一定科研能力的小学骨干教师。
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定位本科小学教育专业:1.定性在教育;2.定向在小学;3.定格在本科。为此,我们必须按照本科的标准来建设该专业,强调学术性,体现综合性,突出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
(二)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的合格小学教师。主要体现在:热爱教育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品德;有广博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具备一专多能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创新精神,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艺术修养;有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当前,设有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大多采用“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分科培养”的模式,其目的是使学生文理兼通,学有专长,以求培养出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高素质小学教师。我们认为,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强调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性、大学性、学术性和实践性,努力构建培养学有专长、具有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优质小学教师的专业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应注重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师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师范性原则
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具有高学历、较高学术水平的小学骨干教师。课程设置必须依据小学教育的实际,围绕当今小学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密切联系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坚持为小学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突出师范性,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综合性原则
小学教育专业被纳入高等教育体系,说明它本身就是一个独立设置的专业,这个专业与其它学科专业有所不同的是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小学教育专业必须综合培养,既要注重教育学理论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科学与人文的渗透;既要强调通识文化知识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同时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4)层次性原则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应在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明显高于中师和小教大专学生。为此,小学教育专业应加强以上几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四年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科专业知识扎实、教育理论水平较高、教育科研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强的新型小学教师。
(5)实践性原则
由于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既要强调学生专业知识的本科标准,又要注重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掌握情况。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应强化教学实践环节,要增加教育调查、教学见习、教学实习时间,并形成四年不间断的教学实践原则,切实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未来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6)适应性原则
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能适应当今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成为新形势下小学教育改革的推进者,成为具有全新教育理念、教学观念的小学教师。课程设计必须主动适应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树立全新的课程观和人才培养观,使学生毕业时便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
2、课程设置的取向
讨论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实际上就是理解职业需求,适应职业特点、提升职业的专业化程度。
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突出基础性、综合性、职业性和选择性四个取向,在课程设置的理念、结构和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以形成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具有开放特性的课程体系。
(1)基础性
小学教育专业属于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应遵循该专业的特质,课程设置应以教育学为基础,其专业核心知识应是教育类课程,以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构成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如:教育学、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论等。同时,也强调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以中文、数学为主干学科,构建以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文、数学、艺术、体育、计算机等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形成。
(2)综合性
当今小学教育改革强调课程的综合化。为此,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加强课程综合化建设。
(3)职业性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所覆盖的职业面是很狭窄的,基本上对应于小学教育。教学的知识与技能、专业伦理、教育科研和教育实践等四个方面的课程构成了小学教育专业的职业主要支撑。在设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时,要将教育类、学科知识类、教育科研方法训练类、教育实践类课程进行合理安排,科学设置,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选择性
小学教育专业应采用“综合培养,分科提高”的培养模式。“分科提高”为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能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的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设计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时,除开设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外,还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开设不同学科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加丰富学科专业知识。
3、课程的结构体系
根据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的原则和取向,我们拟从以下六个方面构建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
(1)文化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法律、体育、外语、计算机等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备大学生基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
(2)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大学语文、人文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大学数学等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是为学生进一步学好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和学科方向选修课程奠定基础。
(3)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班级管理等课程。通过这部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从事小学教育专业基本的技能,使学生在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基本技能、教育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素养达到或超过高等师范其它专业学生的水平。
(4)学科方向选修课程: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已经经历了试验阶段,许多高等学校总结出了好的培训模式,逐步形成了“综合培养,分科发展,一专多能,各具特长”的培养模式。
应为学生开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科方向选修课程。可以分为:文史、数理、科学、信息技术、艺术、体育等学科方向,每一个学科方向设置3 — 5门主干课程。如:文史方向可以设置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儿童文学、中国近代史、中国古代史等课程;数理方向可以设置高等数学、数论初步、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生命科学概论等课程;科学方向,可以设置大学物理、大学化学、植物学基础、动物学基础、生物标本制作技术等课程;信息技术方向可设置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数据库基础、网页制作技术、图形处理技术等课程。
(5)任意选修课程
开设任意选修课程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丰富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在为全校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3 — 5门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
(6)教学实践课程
教学实践类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使他们获得小学教育第一线的经验,亲身感受小学教育的现实情况。通过让学生深入小学开展教育调查、进行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未来建设方向与目标
小学教育专业还是个相对年轻的专业,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过程中虽然积累了培养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的成功经验,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不完善、不成熟的地方。今后,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进一步拓宽专业建设内涵,适度充实专业方向。以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为基点,兼顾学科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教育学为基础,给学生系统、完整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又注意对学生在人文、社会、数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课程补充,为科研型教师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强化理论基础性和实践有效性,强化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结构将在扩大选修课上下工夫,力求构建课程超市,使学生能够既根据自己的优势潜能,又根据教育市场的发展态势,自主选择发展目标。
(三)依据学科发展适时修订或重新制订各学科教学大纲。在发挥教育科研优势的基础上,大力鼓励教师采用新的高水平的教材,结合自己的研究和教学,选择或自编专业及选修教材。
(四)充分发挥相对稳定和开放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的整体效应。传统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只是教育学系内部教师的事,我们力求完善相对稳定与开放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五)在研究的层面上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以对待学术研究的态度,确立精品意识,在更高的平台上对待教育教学改革,在研究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开展项目研究。
在各门学科教学中,要结合学科实际、联系小学教育的现实情况,组织开展好学科教学实践活动。同时,要与小学建立广泛的联系,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设立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组织学生深入小学第一线开展教育调查、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各项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提升理论水平。
小学教师的培养在我国已有百年历史,但高等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却还是一个全新课题。目前,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在我国师范教育体制当中仍是一个新专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教育学院
Copyright © Ningde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邮政编码:352100 闽ICP备10024257号